Pleco 2.2 Instruction Manual : Xiandai Hanyu Guifan Cidian

Standard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首席顾问】

吕叔湘,李荣,许嘉璐

【主编】

李行健

Copyright © 2004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Table of Contents

  1. 序一
  2. 序二
  3. 序三
  4. 前言
  5. 凡例
    1. 字头
    2. 词条
    3. 注音
    4. 释义
    5. 提示

 

序 一

吕叔湘

从1980年到1991年,我兼任了11年语文出版社的社长。1984年初,李行健同志调出版社协助我工作。他根据市场需要、读者意见和语文出版社的特点,在1987年提出组织力量编一部主要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服务的现代汉语词典。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我吃过编词典的苦头,深知其中的艰难和甘苦,就语文出版社当时的力量和对新编词典的构想看,条件还不够成熟,所以我给泼了一点凉水,没有同意。要编一部新的词典,就要有高的质量,有不同于已有的词典的鲜明特色。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东拼西凑去搞一本词典,就毫无用处,只能是"劳民伤财"。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又谈何容易!

1988年行健同志去日本国立一桥大学任教,看到日本出版的词典琳琅满目,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词典几乎应有尽有,更坚定了他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决心。从日本东京给我来信又谈到这件事。我只能表示待他回来后再说。1991年春,行健同志回国。在我的请求下,经组织同意,我终于解脱出来,把出版社的实际领导工作交给了他,只担任名誉社长。没过多久,行健同志又详细地向我说了他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打算。我们才有机会就新编词典的特色和框架,人力和经费等问题多次进行研究讨论。行健同志的考虑比过去更具体成熟了。所以1992年春,决定在夏天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就词典的内容、 体例和可行性等问题开一次论证会。这次会是由曹先擢同志和行健同志主持的。会上大家情绪很高,信心也足。会后他们邀请到了不少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也决定将编规范词典列入"八五"工作规划。

我经过反复考虑,感到编词典难是难,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也应该有适应不同读者需要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各种词典,才能满足群众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也就觉得需要及时组织力量编新的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了表示我的这种心情,我对行健同志说,我年岁大了,做不了什么具体工作,给你们当个顾问吧!

至于新编词典的五个特色的构想和措施(1. 收词规范并能反映今天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2. 词的义项按词义发展脉络顺序排列;3. 给每条词标注词性;4. 把语言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用"提示"指出;5. 选择丰富的生活气息浓的例句等),我是完全同意的。有的他们可以做到,如收词的规范性和代表性问题,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和语料库作词频的分析统计。这些先进的科学手段就可以使收词标准更客观和准确。例句问题也可以通过语料库来解决。但词义的发展脉络,词性的标注等问题,却不简单。他们也自知当前不能全部做好。我认为他们还有自知之明,但做总比不做好。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总有一天会完备起来的。关键要实事求是,现在一时弄不清楚的,不妨存疑,只要不强作解人就好!

我这些年多病,精力不济,对词典工作出力不多。除经常听他们汇报,问问情况,出点主意外,参加过几次编写工作会议,不免也说一些过去编写词典的经验教训,对他们工作可能有一些借鉴参考作用。他们根据语文规范工作和读者的需要,决定将刚开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字头部分,按照字典的特点,另行编成《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先行出版,要我写序言。借此机会,我就说了上面的话。我衷心希望他们努力加紧工作,早日把词典编出来。我也希望《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出版后,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帮助他们逐步把字典修订得更好。

(吕叔湘先生的这篇序言是给《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写的,但说的主要还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事。先生原拟待词典出版时,另写一篇序言。不幸先生未能看到词典出版就逝世了!谨以此序作为词典的序言,以表对先生的缅怀。)

 

序 二

许嘉璐

这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是我国辞书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语言,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有符合社会规范才能达到完好的交流目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当通用的语言由于全民遵守规范而高质量地通用了,其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为了达到社会个体和全体两方面对语言规范的要求,于是字典、词典就成了文明时代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可少的工具。

什么叫"典"?古人说,"典"者法也,范也,常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规范、标准的意思。字典、词典之为"典",就是因为它能为社会提供规范的字词写法、解释和用法等等。话虽如此,但是要每本字典、词典做到处处符合规范(如果国家制定了规范和标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因为语言太复杂了,就是国家制定规范和标准也难以面面俱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字典、词典编纂和出版方面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绩,不仅量大,而且出现了一些质量上乘的精品。但是如果从全面体现国家已有的规范标准这个角度看,至今还很少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标准编写的词典。这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缺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填补了这一空白。或许这部词典的编纂原则、思想、方法、手段,对今后的词典编纂出版能有所启示,有所推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主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部门。他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的和个人的交际工具,永远不停地发展变化是其特性。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除了依法管理外,还要依靠两种力量:一个是教育系统,由老师言传身教;一个是充分体现国家规范标准的字典、词典。于是早在11年前就支持启动了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工程。

这项工作是极其艰难的。我在1994年曾经对这部词典的编写组说过,缺乏编纂这样一部词典理想的学术环境(必要的研究成果、信息技术)、对"规范"的正确理解和要求、让参加编纂者安心工作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主客观困难(见拙著《未成集》13页)。在我说那番话的时候,实在为主其事的李行健先生捏着一把汗。但气可鼓而不可泄,我只能尽力支持,为之呐喊。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一般人实在难以想象李先生和坚持到底的编写者们是怎样坐在冷板凳上度过这漫长的3000多天的。现在,一部按照原定方案编纂的皇皇巨制已经摆放到读者面前。我由衷地高兴,由衷地表示祝贺和敬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但完成了,而且"超额"地解决了老前辈们希望解决的一些难题,例如义项按照引申顺序排列和词条标出词性。

这两项内容于读者极为有用,但长期以来词典编纂者却望而却步。前一项需要用训诂学、语义学的眼光审视词义纷繁复杂的现象,工作既繁且难;后一项则要运用已有的语法学成果反复斟酌,审慎判定。这都是既费时又不见得讨好的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纂者们现在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为辞书编纂趟出了一条路。我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胆略和学识。

既然国家制定的任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都不能完全覆盖语言文字生活的一切方面,那么遇到了语言文字在使用中出现的读音、字形、词义上的分歧情况怎样处理呢?回避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武断则将误己误人,错判更是以己之昏昏使人昏昏,这些都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不取。编者很妥善地处理了约定俗成和因势利导的关系,巧妙地运用了"提示"的方式,对读者加以引导。不是简单地硬断是非而是授人以渔,十分符合词典的"身份"。

人的认识往往要落后于现实。语言文字既然永远变动不居,学者们就要时刻跟踪语言文字使用的事实,而又难以追上,更不可能赶到现实生活的前头。我们对字典、词典的要求与期望也要接受这一规律,一方面不能指望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都在字典、词典中得到答案,另一方面也不能以十全十美的理想要求作者。我还没能通读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全部稿件,但我想这两个问题肯定也会出现在读者使用它的过程中。观其大者,不求全责备,我想应该是对它进行评价的原则。

我还希望这部词典在今后的一再加印和修订中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精神,形成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成为在我国流传既广且久的名典。

按说,这篇序应该是由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来写的。吕先生生前十分关心这部词典的编纂,给予了很多重要的指示,并高兴地为这部词典的"前奏"《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写了序。如果吕先生今犹健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一定会让他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愿有更多的读者能从这部词典及其编纂的过程中体会到吕先生的治学思想和精神,这将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序 三

曹 先 擢

经过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版了。这是一部有鲜明特色的词典,一部有特殊经历的词典,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词典。

这部词典的特色是什么?答:两个字ーー规范。现在市面上以规范命名的辞书为数不少,说明推行规范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而这本词典在上世纪90年代立项时就提出以贯彻规范为宗旨,把"规范"二字((뗽))橥于书名,这种前瞻性,实难能而可贵。更为重要的是认真贯彻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组的同志,这些年来辛勤工作的过程,便是在这个问题上努力探索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开风气不为师,他们在探索规范问题时也向其他辞书认真学习。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规范就是标准,包括两个方面:具体的和原则的,前者属于规定的,后者属于提倡的。具体的指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标准,如《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原则的指一种总体的要求。普通话是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是一种标准语,其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便是原则的。两个方面的标准都要贯彻到词典编纂中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合过程。重点谈谈前一种。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标准有好多种,时间跨度大,内部有不统一的地方,这就需要整合使其一致。例如"粘"、"黏"二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取"粘"废"黏",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给"粘"注zhān音,暗含着读nián时当用"黏",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正式确定"黏"为非淘汰字。词典的整合工作就是消除其矛盾性和不确定性。整合工作的另一面是与语言文字的应用相结合。例如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用同音替代的办法以"象"包"像",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恢复"像"字,使这两个字各司其职,但在有些地方使用上混淆难辨,词典要帮助读者正确分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专门作了辨析,现摘其要:"'像'指以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等;'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气象''病象'……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有很大的难度。周汝昌先生说:"像、象二字有虚实之别。像实而象虚。远古时中土华夏气候不与今同,故大象不罕见,其后气象巨变,热带动物南移,于是再提到巨象时只能'看图识字','象'字由'实'演变为'虚'义了。"(《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月)周先生的论述与两千年前韩非子所言,若合符契。《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辨析深得要领。这些看来似乎平常的分析,其学术含量是不低的,其工作量是不小的。整合工作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工程。《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86年废止的时候,我当时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在我们上呈的请示报告上,当时中央政治局一位主管常委写的批示中有这样的话:"看了通知以后,搞不清楚哪些字是属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应予停止使用;哪些简体字仍可使用。如把'副'写作'付';'建'写作'((뛽))';'萧'写作'肖';'舞'写作'午'等,是相当普遍的写法。现在说一律改为1964年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总表》中的字。但人们搞不清到底应该怎么写?这样一来,恐怕又会形成一段时间的混乱。建议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后来,在明令废止《二简》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但是人们使用简化字,有时仍然分不清哪些属于《二简》字,哪些不是。这个后续工作只能主要靠辞书来做。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一点,现在看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此前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编纂者已注意到这种情况,如"餐"字下指出不作"歺"。回头重温并对照领导同志的批示,我觉得规范词典工作很有意义、很必要。再如像"副"、"萧"等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分别提示"副""不能简化为'付'";"萧""不能简化为'肖'"。总之,这本词典不仅说明什么是规范的,还有针对性地说明哪些是不规范的,用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一种方便读者的精神,去贯彻规范标准。

语言文字标准的制订和贯彻非常必要,但是做起来向来是不轻松的。20世纪初的"老国音",其所规定的国语的语音标准,既以北京音为基础,又规定保留入声,声调是阴、阳、上、去、入,这样的标准如何贯彻呢?语言学大师赵元任以他特有的幽默举例来说明了:荤油炒菜吃,偷尝两块肉。赵先生积极推广国语的精神感人,但是这种脱离实际语言的标准,人们是无法掌握的。后来"新国音"就完全采用北京语音为标准,不再保留入声。接着新的问题来了:方言字音、古籍的字音、地名字音、科技用字的字音,都要折合成北京音,怎么办?欲知其详,请读黎锦熙先生的《国音字典·序》。

我在上面讲到规范还包括原则这个层面,像词汇、语法,一般难以作硬性的规定(自然科学名词术语除外),这要求做好提倡和引导工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着重做了异形词整理规范工作。此外也有一些具体问题要处理,如"拆烂污"来自吴方言,"拆"折合成普通话,读cā,还是读chāi?决定注chāi,因为cā是方音。还有,从历史上看,秦汉只有"坼"(裂开),"拆"是其分化字,在北京话里文读音为chè,白读音为chāi,"拆烂污"是一个口语词,从北京话内部说注chāi也顺理成章。这与别的词典注音是不同的。由小见大,为提高词典的质量可谓殚精竭虑矣!

这部词典的编纂,历经十个寒暑,时间是比较长的,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因为词典编纂周期长,不少词典都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出版问世的。问题是具体的经历如何。这部词典所经历的特点是:由小到大,不断提高。有些词典是先编大的,而后根据需要编简编本或小部头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于1992年开编,1998年将字头部分,按字典的要求和特点,编成《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出版,以其鲜明的促进语文规范化的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荣获1999年国家辞书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这是始料不及的。市场经济中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读者的认同起关键的作用。于是组成专门的班子,按照不同的要求,先后编纂了《小学生规范字典》《小学生规范词典》《学生规范字典》《中学生规范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等,这样做虽增加了工作量,但客观上起到巩固阶段性成果的作用,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并了解了读者需要。与此同时,对主项目即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原稿再一遍遍进行加工和修改,累计有九轮之多。即使在"非典"肆虐时期,他们也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现在回头看,工作程序上走了一条由小到大不断提高之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解释了"百炼成钢",讲了古代炼钢的方法。他说把铁放在炉子里烧红,然后锤打,冷却后称一下,其减少的分量,是除去的杂质。经过多次,分量不再减轻,钢便炼成了。编词典不断修改,也就是不断的锤炼。这部词典在精益求精上的确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它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精致完美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

最后想谈谈这部词典所体现的时代精神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三点:一、与时俱进。这个问题要结合历史来谈。时就是时间、时代,我们一切工作都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20世纪初,国语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他们一手抓国语ーー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ーー的语音标准研究,一手抓《国音字典》《国语词典》的编纂,其关系如同哑铃有两端一样。语言的规范化,关系到国民教育、科技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工作。1953年出版了《新华字典》,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通过的决议中有一项是要求编纂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国务院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国最高的语言研究机构ーー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这就是今日享誉海内外的《现代汉语词典》。时代在前进,语言在发展,总得编新的词典反映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具体情况是,国家语委等部门先后发布多种语言文字方面的标准,也有一些废止的标准,这需要通过一部词典把这些标准的内容反映出来,便利人们掌握和应用。时任国家语委委员和语文出版社社长的李行健同志敏锐地感到应该编一部新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他的想法得到吕叔湘先生的支持,得到国家语委的支持。明知困难很多,但决心迎着困难前进,编一部新的规范词典,这是"与时俱进"精神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二、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词典编纂的新路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词典编纂的主体模式是:经费由财政部门拨;人员由组织部门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的运作模式完全是新的,人员是自愿结合,比较多的是退休的教师、教授,而经费上没有国家的拨款。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获得高效益。我想,《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纂是符合这个精神的,但是做到并非易事。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团结一大批教授、专家和青年辞书工作者合作共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其组织管理工作是何等的复杂!人多好办事,人多也常常难办事,关键在领导。主编李行健同志既是语言文字学专家,又是出版家;工作上既是身先士卒的实干家,又是知人善任并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领导者。因此,使编纂组成为一个洋溢着团结奋进精神的辞书编纂集体。三、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清华大学、山西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曾指导和帮助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工作,编纂组也积极利用计算机从事资料的检索、处理、编排等。这个工作只是开了个头,但是意义重大。今后要编出高水平的辞书,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恐怕是不可能的。

 

 

前 言

李行健


我国在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使语文规范化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要与时俱进、卓有成效地推进语文规范化工作,把语文规范标准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语文应用中去,编写全面贯彻国家各项语文规范标准的字典、词典就显得十分必要。规范性的工具书在语文规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别的手段不可替代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表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规范性辞书的编辑和出版。

过去出版的词典,都程度不同地为语文规范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规范标准的不断完善,人们语文规范意识的逐步加强,社会对规范性词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立项时就指出:"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因此他才"觉得需要及时组织编写新的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序言》)。


编词典难,编写有特色的规范性词典更难。吕叔湘先生要求我们:"要编一部新的词典, 就要有高的质量,有不同于已有的词典的鲜明特色。"(《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序言》)
(一)规范词典的特色自然首先在于突出规范。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规范标准"的贯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凡是国家有关部门有明确规范标准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坚决全面贯彻落实。比如严格按照汉字规范标准审订字形,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注读音,部首和笔画检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规范处理。如果前后公布的规范标准有不一致的地方,按国家语委意见统一协调处理。

为了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成为一本真正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写的词典,我们在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方面也努力执行有关的规范。比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陆续审订的规范名称,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

2. 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有不少方面还没有规范标准,对有些语文现象甚至不可能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于这些语文现象,我们从语言事实出发,根据语言文字的社会性特点,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处理。比如异形词的问题,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公布前,没有规范标准,即使"第一表"公布后,仍有一千多组异形词有待整理规范。词义的发展变化造成歧义和混乱的现象,就难于制定规范标准。以古老的成语"空穴来风"说,从前我们一直把它用在"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方面,而现在却普遍用作"无稽之谈"。现今的词典有释为"事出有因"的,有释为"无稽之谈"的,还有释为既指"事出有因",也指"无稽之谈"的。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按照社会约定俗成和因势利导的原则,把它的意义概括为"原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分清历史和现在,以便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

语音规范标准是比较明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但现在通行的一些词典中,"哟"注为yō音。然而,北京语音中没有这个音节,我们规范词典中自然不能出现yō音。怎么办呢?我们只好向专家请教,调查普通话中这个字的实际读音情况。最后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和规范的原则,将这个字的读音注为yāo,轻读时注为yɑo。这既反映了普通话的实际读音,也符合北京语音系统。类似的情况如"拆烂污"的"拆",是注cā还是注chāi?我们内部意见开始也不一致。最后还是决定注"chāi",因为"cā"是方音。方言词进入普通话后应按普通话读音,我们没有理由给"拆"增加一个cā的读音。

3. 为了全面落实"规范"的具体要求,我们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设立了"提示"。这样既可以讲清某些规范的情况,也能够积极发挥促进语言规范的作用。比如在辨析"连"和"联"的用法异同时,提示:"'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水天相连''连日''连年''连续''连接''株连''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的'联'不能写作'连'。"在"梿"字的"梿枷"下提示"现在一般写作'连枷'"。这些提示,意在引导读者规范地使用语文。"提示"有时还可以帮助读者解决某些疑难。比如"鲙鱼"的"鲙",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它作为"脍"的异体字淘汰。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又明确"((듽))"为规范字,类推简化为"鲙"。"鲙"在指"鳓鱼"时为规范字,在指"细切的鱼肉"时仍用"脍"不用"鲙"。我们在"鲙"字头后加了这样的说明性"提示"。

(二)根据实际需要确立收词标准,充分满足人们现实语文生活的需要。一本词典收词的多少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词典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收词的数量。在有限的数量内,尽量提高收词的质量很重要。汉语的词汇量很大,一本中型词典充其量收现代汉语词汇总量的一半左右。要收好这一半数量的常用词,就应有科学的标准和可靠的操作方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词近七万条,根据初步检测,这些词语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概貌,一般读者在这个数量范围内选取词语,可以满足他们阅读和写作的需要。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曾发布过《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与之配套需要一个《现代汉语通用词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承担了研制"通用词表"的任务,成果已经通过专家审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原则上收录了"通用词表"中的全部词语,同时还补充了少量词表未收的词,因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词和"词表"毕竟还有所不同。与此同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补充了将近4000条新词语和部分常用词语的新义项。总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词的数量和内容力求达到满足实际需要和符合规范原则。

(三)力图按词义的发展脉络排列义项。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开编时,吕叔湘先生恳切地希望我们探索解决一些前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编写组的同志提出,词语义项应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这是王力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的愿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集中了这方面学有专长的专家,广泛搜集资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词义发展历史的考察,并按意义引申脉络排列义项,我们感到有几大好处。

1. 方便读者从发展脉络中掌握词义。从词义发展的历史说,一个词的义项之间必然有源流演变关系,如果不是这样,它们就不能构成一个多义词。理想的词典义项的排列应该遵照词义发展脉络,让读者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才不会把多义词的义项看作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曾经有人问,《三国演义》中写打仗双方大战三十合的"合"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词义按引申发展关系排列就容易理解。"合"由"合拢"引申为"聚集、结合",再引申出双方用兵器交手(接触)谓之"合",一次为一"合"。显然,这样排列的义项,读者不需要死记硬背,从发展脉络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词义。

2.为科学地确立义项提供根据。每个义项必然有它产生的根据和演变的线索,这正是我们分析概括义项的可靠材料。这就使我们减少了无根据地立义项或随文立义项的失误。比如"沉",我们比一般词典多出"落入某种境地"(沉溺于酒色)、"(情绪等)低落"(消沉)等义项,这些义项并非无本之木,而是"向下落(进水里)"这一具体含义逐步虚化的必然结果。自然也有比一般词典义项少的情况。比如"倒(dǎo)",我们将一般词典分立义项的"倒嗓""倒牙""倒胃口"合并为一个,因为它们都是因受损伤或刺激而使器官功能减弱变坏的意思。

3. 为字头的分合提供科学的依据。自从词的概念引进到字、词典的编纂中后,在我国的词典中第一次有了诸如"白1、白2、白3"字头分立的形式。但是,字头的分合问题比较复杂,至今还未见到学者对分合问题提出明确完整的原则。考察词义发展的引申脉络,可以为字头的分合提供科学的根据。从原则上说,一个字记录一个词时,就立一个字头,联绵词就附列在字头下。一个字同时记录几个同音、同形而异义的词(即同音词)时,就分立几个字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清理义项引申脉络时,就决定按同一个引申系列(多义词)立一个字头。如果同一个字包含有不同的互不相关的引申系列(同音词),就按不同引申系列分立字头。多音节词一般也按词义引申先后排列,但同形异义的同音词没有分列词条,不同词的义项间用"〇"分隔开。

(四)按义项标注词性,方便语言应用。我国通行的词典目前标注词性的还不多,可见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在讨论标注词性时,吕叔湘先生就提醒我们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难度。过去标注词性的障碍,首先存在于操作的方法上。汉语中的一个词,如孤零零地拿出来,往往不可能把它归入一个单一的类别中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接受过去的教训,按词的义项分别标注词性。每个义项是特定的使用单位,具体的词性必然体现在义项的功能上。如果一个词具有兼类的功能,它们也只能分别体现在不同的义项上。也就是说,每个义项的词性是单一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是按这种办法来标注词性的。自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词的全部兼类标出,我们只需标注常用的类别。

以上所说的四个方面,由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有限,在具体处理中会存在某些错误,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教。编词典既要创新,又要学习、借鉴前人的成果。我们在编纂工作中,《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已出版的一大批优秀辞书,都是我们学习参考的重要资料。对众多的前辈和时贤,我们深深地表示敬意和感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也是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先后参加过编写工作的专家近100人,其中集中在北京全力以赴坚持编写工作的学者近30人。从正式编写到完稿,历时11年。编写组在一无编制、二无国家拨款的情况下,全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编写工作。主要人员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工作认真,态度严谨。现今有的同志已经去世,前后有几位副主编积劳成疾,无法再坚持工作。大家参加这项工作不是为了获取什么,而是希望为国家的语文规范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总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规范词典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能够编成出版,主要在于国家语委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柳斌同志任国家语委主任时,极力促成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立项。许嘉璐同志任国家语委主任时,亲自担任编写组领导小组组长。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在百忙中还出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有关座谈会,了解情况并指导工作。历届国家语委主要领导对编写工作都非常关心。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以及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给编写组解决了许多具体的困难。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也得到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吕叔湘先生生前,只要身体许可必定出席编写组有关的会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整体构想就是在先生指导下形成的。吕先生虑及生前可能看不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于是提前给词典题写了书名,饱含着先生对编写工作的殷切期望。李荣先生常带病出席编写组的会议。辞书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曹先擢同志,自始至终担任编写组领导,并分工负责审音和审订有关词条的工作。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以及词典编辑室同志多次参加我们的学术讨论会,给予许多帮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联华企业总公司等给了我们不少支持,特别是外研社除了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外,还为提高《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质量做了大量不可或缺的工作。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之际,我谨代表编写组向各有关方面和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批评指正,以便帮助我们做好修订工作。

 

 

凡 例

本词典是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收录现代汉语通用字和通用词语为主要内容,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型语文工具书。

 

一、 字 头

1. 收录《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全部7000个通用字和一部分"字表"外不十分生僻的字。为了便于读者查考,酌收了少量有备查价值的罕用字。共收单字近13,000个。

2.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字,分立字头:

(1)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如"长chánɡ"和"长zhǎnɡ","参cān""参cēn"和"参shēn"。
(2)形、义相同而读音不同,各有适用范围的字,如"色sè"和"色shǎi","血xuè"和"血xiě"。
(3)形、音相同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字,原则上也分立字头,在字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如"耳1"和"耳2","安1""安2"和"安3"。
(4)规范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原代表语言中不同的词或语素时,原则上也将规范字分立字头,以便同后附的相应繁体字或异体字对照,并在字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如"谷1"和"谷2(呣)","雕1(*蹷)"和"雕2(*彫琱)"。

3. 为了便于对照检查,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予以淘汰的异体字,一律加括号附列在规范字头后面。同时有繁体和异体字时,先列繁体,后列异体。异体字在左上角加星号(*)作为标记,异体字不止一个时,只在第一个字前标星号。繁体或异体只具有规范字头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项时,在右上角加注义项序号。如"凄(*淒➊➌悽➋)"。字头后附列的繁体字和异体字,都可以从部首检字表中查到。

4. 字头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按笔画由少到多排列;笔画数相同的按第一笔笔形的顺序排列;第一笔笔形相同的按第二笔笔形的顺序排列,依此类推。必须单立字头的轻声字,如"了(le)""着(zhe)"等,排在去声音节之后。

 

二、 词 条

1. 本词典收现代汉语通用词语近68,000条。

2. 收词原则:

(1)重点收录现代汉语通用词中常用的词语。
(2)尽量收录社会上已经比较习用的新词、新语和某些通用词的新义项。
(3)原则上不收未进入一般语词的专业用语,原则上也不收方言词、罕用词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文言词;一般也不收人名、地名、官职名、机关名、国家名等。

3. 甲、乙词条字形相同,但乙词条最后的一个音节读轻声或儿化音,分立词条。

4. 对异形词的规范,已由《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规范的,按该表的规定处理。非推荐词形一般不出条,只在推荐的词条后提示读者不要使用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不释义,只注明"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如:

【按语】 ànyǔ [名] hand 不要写作"案语"。
【郎头】 lánɡtou 现在规范词形写作"榔头"。

未经《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规范的,按该表的整理原则,选用推荐词形。非推荐词形出条的,则在该词条注音后说明"现在一般写作'××'"。如:

【详实】 xiánɡshí 现在一般写作"翔实"。

非推荐词形不出条的,则在推荐词形的释义之后提示"不宜写作'××'"。如:

【安逸】 ānyì 形 安闲舒适…… hand 不宜写作"安佚"。

5. 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二个字读音相同的,按笔画排列;第二个字音、形都相同的,按第三个字的音序排列。依此类推。

 

三、 注 音

1.全部字头和语词条目均按《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用汉语拼音字母以普通话语音注音,按四声标调。不注变调和变读,必要时用文字说明。姓氏、专名首字母不大写。

2.有异读的字、词,一律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的读音注音。未经审定的,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注音;其中,在实际语用中个别确有又读音而尚未统一的,标注又读音,但不另出字头。如:酾shī,又读shāi。

3.轻声字只注音不标调。根据普通话实际读音,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轻声和必须读轻声的,按轻声标注。可读轻声也可不读轻声的不按轻声标注。

4.根据普通话实际读音,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儿化音和必须读儿化音的,按儿化标注,并在词条中用缩小的"儿"表示。可儿化也可不儿化的不按儿化音标注,词条中也不加"儿"字。

5.多音字在该字某音的全部释义完毕之后,用"另见××"注出其他读音。

 

四、 释 义

1.一般只收列普通话中的义项。多义字的姓氏义项不列出,另附表。

2.字头或词条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时,用➊➋➌等标出序号。一个义项下还需要分条的,用a)b)c)等表示。

3.多义字头的义项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其引申发展关系用箭头标示。如由义项➊直接引申出的第一层引申义,每项的序号前都加"→"。由第一层引申义引申出的第二层引申义,只有一个义项时序号前不加符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时每项序号前都加"⇒"。依此类推。例如:

法 ¹fǎ ➊ [名]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等的总称…… → ➋ [名] 标准;模式…… ⇒ ➌ [名] 办法;方式…… ⇒ ➍ [动] 仿效;学习(别人的优点)…… → ➎ [形] 合法的;守法的…… → ➏ [名] 指佛教的教义、规范;佛法…… ➐ [名] 指僧道等画符念咒之类的手段……

上述7个义项的引申图是:

chart

字头各义项中,尚未查明引申脉络的义项,放在其他义项之后,用"〇"同前面义项隔开。一个义项下的a)b)c)等之间不再标示意义引申发展关系。

多音节词的义项不只一个时,一般按照词义出现的先后排列,但义项之间不用箭头显示引申脉络,只在明显没有或未查明引申关系的义项之间用"〇" 隔开。

4.为了说明词语的使用范围,必要时用圆括号引入语境的限制语。如:

【深厚】 …… ➋(感情)深切而浓厚⊳友情~。➌(基础)牢固而雄厚⊳功底~。

5.特殊的语义或语用条件,用括注的形式在释义中揭示:

(1)"含……""多含……"。如:(含谐谑意)(多含贬义)。
(2)"多指……"。如:(多指抽象事物)(多指积极方面)。
(3)"多用于……"。如:(多用于书信)(多用于否定)。

6.成语、典故及其他固定语的释义:

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的,先解释字面意义;字面意义无须解释的,直接解释比喻义或引申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未形成独立义项的,写在字面义之后,用分号(;)跟字面义隔开;字面义现已不使用的,字面义跟比喻义或引申义之间用句号(。)隔开。需要专门解释的疑难字,括注在字面义之后。

7.比喻义、借代义的释义:

比喻义的提示用语是"比喻",借代义的提示用语是"借指"。如:

【顶峰】 ➊山的最高部分。➋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烽火】 ➊古代边防人员为报警而在高处点燃的烟火。➋借指战火、战争。

属于临时比喻用法的,释义中不予涉及,用"◇"引出比喻用法的例句。如:

【浪花】 波浪……⊳海水溅起朵朵~◇激起感情的~。

8.有文言色彩的词标〈文〉,如"锒铛"。有口语色彩的词标〈口〉,如"旮旯儿"。多个义项均属于〈文〉或〈口〉的,在各义项之前统标,不逐项标注。

9.音译词的处理:纯音译词,只有一个义项的,在词性标注之后、释义之前标明"××语××音译";有多个义项的,在各义项之前统标"××语××音译"。含有部分音译音节的语词,在释义最后括注原文语种、原文词形或来源。

10.释义后一般举出用例,用例前用"⊳"标出。用例之间用"∣"隔开。用例中出现的被释字或词语用"~"代替。

11.词性的标注:

(1)字头(词缀或非语素用字除外)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均分义项标注词性。成语、惯用语和其他固定词组不标注词性。
(2)词性的标注依据一般的词类划分方法,将词分为12类: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动词(包括助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包括非谓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
(3)词性用词类简称加小方框标注。如:【表率】 biǎoshuài [名] 榜样……

12.音、义完全相同,只有字形不同的字,一般只在通常使用的字形下释义,在不常用的字形下用"同'×'"表示。如:忻xīn旧同"欣"。

13. "也说"指这种事物或现象的另一种名称。"也说"用于某个义项之后,表示只适用于这个义项;如前头加"‖",表示适用于以上所有义项。

 

五、 提 示

1.在容易产生分歧、出现差错和造成不规范的地方,尽可能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提示。 "提示"放在释义之后,用手形符号"hand "同释义文字隔开。

2.字头部分的提示侧重在字音、字形、字义容易产生混淆和出现错误的地方。

3.字音的提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的统读音,提示为"统读×"。
(2)易误读的字,提示为"不读×"。
(3)多音字易混读的,提示为"这里不读×"。

4.词条部分的提示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对异形词规范的处理意见。
(2)指出词语在读音或写法上应注意的地方。如:"叶公好龙"条下提示"'叶'在这里旧读shè,今读yè";"按部就班"条下提示"'部'不要误写作'步'"。
(3)指出词语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地方。如:"伏法"条下提示"跟'服法'意义不同,不要混用"。
(4)对一些易混的同义词、近义词着重在用法上进行简要的比较。如:"必须"条下提示"跟'必需'不同。'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只能作状语,修饰动词"。


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